肥东县白龙镇瞄准大棚蔬菜产业助精准扶贫跑出加速度
近年来,肥东县白龙镇科协利用“三长”优势,立足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以“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坚持把发展高效特色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引导优势产业,把产业扶贫放在产业链上,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引导当地群众参与到协会中来,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这个大棚政府给了钢架、塑料一万五,我自己投了一千块钱。做钢架的时候专门有两道来,给我们教着做着呢。”肖凤社区徐大叔说。
在肥东县白龙镇肖凤社区温室大棚蔬菜种植基地,村党支部书记王家文正在与农户攀谈即将上市的豆角销路情况。“以往这整片土地都是各户村民自家的土地,村民们每年都是种植小麦、水稻等传统农作物,每亩地除去良种、化肥、机械耕种收割费等,所剩无几,仅靠种植粮食作物连家庭正常开支都不能保证。俺今年培植两个棚,一季大棚豆角与西红柿就能收入2多万元,利用政府的帮扶资金,兴建一个蔬菜大棚就相当于开办一个‘绿色银行’。”谈到大棚增收致富,徐大叔胸有成竹地说。
在肥东县白龙镇长王社区金色大地大棚蔬菜种植基地,长王社区党支部书记王要贤介绍,我们长王社区金色大地蔬菜种植合作社成立以来,全社区流转土地700多亩,全部建设高标准蔬菜温室大棚,今年抗击疫情以来,大棚西红柿、黄瓜、辣椒等蔬菜行情看好,销售价格普遍高于前几年,尤其是西红柿,价格一路攀升,现在批发价就卖到3块钱一斤。我们以贫困户劳力为主,家家户户都在忙着种植大棚菜,每天天不亮,新鲜采摘的蔬菜就从社区里运往合肥合家福超市和周谷堆蔬菜批发市场,运输车辆络绎不绝,全社区投入蔬菜管理、采摘、销售的贫困劳动力目前已经达到700多人次。
在大棚种植蔬菜的技术上,该镇科协从县农委聘请了专业技术人员经常来镇进行现场指导,合作社管理人员在学习技术的过程中,带着贫困户边学边种。金色大地蔬菜种植合作社的脱贫模式,就是群众自己建大棚,再以大棚入股的形式,加入到合作社中来,种植出来的有机蔬菜,由合作社帮他们解决销路问题。
“有了这个氛围之后,我们以合作社带动群众,帮助群众在以后的发展当中,融入金色大地蔬菜种植合作社来跟我们种植蔬菜,种植黄瓜、西红柿、甘蓝、菜花、太空椒等,在我们的协调下,帮他们找销售,找出路。下一步,我们社区除了通过土地流转,引导和扶持贫困群众,通过直接参与实现稳定增收,还要不断增强扶贫‘造血’功能。以巩固‘基层党建’为抓手,继续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基地’‘培训+就业’等扶贫模式,竭力拓宽‘基地联农户、农户联市场’的产业扶贫增收渠道,以确保帮扶贫困户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帮助贫困户做好‘五净四有一规范’,充分发挥党支部的组织、引领、带动效应,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王要贤信心满满地说。
目前,该镇大棚特色种植业成为菜乡农民脱贫致富的得力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