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为什么可以成为人类的“伊甸园”
经历几十年的茫茫搜索,人类终于找到了“地球的堂兄”。这颗名为开普勒-452b的行星围绕一颗恒星旋转,距离恰巧处在宜居带中,表面温度允许液态水存在,成为迄今为止最像地球的宜居行星。不过,它距离地球实在是太远了,连光都要跑上1400年才能到达。
科学家认定,一颗星球要想承载生命的诞生和繁衍,必须要有岩石构成的外壳,要有足够的液态水,既不能太热,也不能太冷。幸运的是,地球恰恰具备了生命存在的所有要素。地球是太阳的行星,自西向东围绕太阳旋转,每转一圈就是一年。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表面, 需要8 分18 秒的时间,这个距离恰巧“刚刚好”,如果太近了,地球表面就会太热,水分会被彻底蒸发;如果太远了,得不到足够的太阳热量,水又会结成固态的冰。
不过,别看地球现在是一个四季分明的宜居世界,它在46 亿年前刚刚诞生的时候,还是一个全身被赤红熔岩覆盖的荒蛮星球,远远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后来,熔岩冷却凝固,大气层出现,这才渐渐形成了原始海洋和陆地。即便如此,最原始的生命孕育出来,也是10 多亿年之后的事情。至于人类的出现和发展,更是经历了漫长的演化。
在浩瀚的宇宙空间,人类能够落脚到地球这样一个生机盎然的“伊甸园”,是偶然和必然共同作用的结果。珍惜地球,也就是珍惜我们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