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春晚史,见证了科技强国的崛起!
1983年1月,历经五年研究,我国考古学工作者成功复制了战国早起宫廷乐器——曾侯乙墓大型编钟。曾侯乙编钟距今已有两千四百多年,全重两千五百多千克,由大小六十五个青铜钟组成。 曾侯乙编钟音域跨越五个半八度,只比现代钢琴少一个八度,中心音域十二个半音齐全。世界音乐界一片哗然,这改写了世界音乐史!
1993
1993年,春晚的现场首次利用LED大屏作为舞台布置,这是春晚中真正首次使用现代高新科技。LED技术是21世纪广告业发展的趋势,在当时属国际领先的高科技产品。
首次利用在春晚的LED大屏已完全具备的全色系播放,无颜色限制。要知道蓝光LED技术是1993年才研究出来,而LED的商业使用和走进千家万户也正是从1993年开始的。这不仅仅是春晚与科技的联姻,更是我们国家在此领域科技结果的展示。
1996
1996年蔡明主演的小品《机器人趣话》让不少人捧腹大笑,即便把当年的视频放到现在,也是令人百看不厌,回味良久。
这“机器人”站上春晚舞台的背后,是我国的在“机器人”领域高速发展的结果。在90年代初期我国正式开展了“863”计划。
从1990年我国自主研发的国内最先进工业机器人“PJ-1”成功下线,当时被评价为“仅有西方国家80年代中期的水平”。
但是在1995年,我国“新松公司”自主研发生产机器人在一次“机器人工作站”的商业竞标中成功击败了世界著名机器人生产厂商“ABB公司”,短短五年间,我们的机器人技术就在世界上崭露头角,可与欧美企业一较高下!
年代 · 跨世纪2002
2002年的春晚,我们在电视上发现,通过电话互动点歌的人少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春晚点歌互动已经完全支持短信互动,手机和移动生活走进了我国的千家万户。
你还记得吗?当时的手机曾经以小巧为时尚元素。
这款松下GD55就以特别小巧的机身获得了不少人的青睐。
自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引入GSM网络以来,在短短不到10年的时间里,就建设了遍及全国的2G信号支持网络,而1G网络(蜂窝模拟移动技术,大哥大专用,没法发短信)在2001年已经在我国彻底被淘汰。
“大哥大”
你们小年轻,
八成不认识吧?
当年说到“大哥大”就是贵,拥有一部“大哥大”不仅是财富的象征,更是身份的象征。1987年11月,广东省开通全国第一个移动通信网,首批700名用户拿着大哥大,打起电话来真是壕爆了!
国外的一位玩家翻出了1994年的百思买的海报,上面记录了当时最火爆的电子产品,其中就有大哥大。
以我国的国土面积和2g网络在2002年的普及程度,我国的移动通信发展速度可见一斑。
2005
2005年的春节晚会,在大家不注意的地方,“机器人”和“智能舞台”已经悄悄的融入了进去。
那一年春晚做出了在当时有史以来最完美的舞台效果,无论从灯光,背景屏幕,舞台的动态等等方面都达到了一个小巅峰。
“舞台”不在作为单个个体出现,而是融入了LED光效作为舞美元素,“机械手臂”使舞台自动产生变化,灯光自动配合舞台的整体渲染,这一切无不让人耳目一新,为之震撼。
这背后是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超过20年的不停探索,到今天我国已经成功超越美国成为世界“AI”技术专利最多的国家。
2009
2009年的春晚,不仅大碗云集,且神州5/6/7号全体航天英雄集体亮相,我国在短短4年内就成功进行了三次成功的载人航天。
跨步 · 手机时代
2014、15年的春晚,最大的亮点似乎不再舞台之内,而是在舞台之外。
从14年央视提出开门办春晚,很重视社交网络,因此“双屏互动”成为那次春晚社交网络传播的突出特点。社交网络同步互动量增大,据统计,春晚在60小时内,国内外社交网站总关注数(含话题转发、评论、赞、回复等)高达21.7亿人次,总讨论字数1.14亿字,相关话题总讨论量263.42万条。
原文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1934180839520976&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