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霾伏”的危害究竟有多大?
近年来,我国不少城市相继雾霾重重,空气质量出现严重污染,因而被戏称为“十面霾伏”。
其实,雾是自然现象,由水汽组成,空气湿度高就会形成雾;而霾主要是环境污染造成的,是空气污染的显著标志。造成能见度只有几百米的灰霾中,主要污染物往往是PM2.5,这是悬浮于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微米(还不到人类头发丝直径的1/20)的颗粒物,也称可入肺颗粒物。一旦进入人的肺泡,会被巨噬细胞吞噬,便永远停留在肺泡里了,不光对呼吸系统有损,对心血管、神经系统和其他脏器也都会有影响。美国曾对18 万人进行26 年的跟踪观察发现,PM2.5 指数每增加10,肺癌患病率就增加15% ~ 27%。日本和丹麦也有同样的数据,可见其危害性。
“十面霾伏”与大气污染密切相关,罪魁祸首乃是汽车尾气排放和煤炭等石化燃料的燃烧,以及垃圾与秸秆等燃烧所产生的废物……当然还要有气象条件的撮合才能形成。
从各国走过的治霾之路发现,“十面霾伏”难题是可以破解的。伦敦治理“大烟雾事件”、洛杉矶治理“光化学烟雾事件”等,都给我们带来了希望的曙光。治霾很紧迫,不仅政府要有相关举措,科学家要提出良好策略,每一位市民也要有“从我做起”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