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夫妻的“探蛙”人生
今年84岁的费梁与82岁的叶昌媛,同是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两栖爬行动物研究室研究员,从事两栖动物研究整整60年。
1956年,费梁与叶昌媛同年考入四川农业大学畜牧专业,毕业后,两人都进入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工作。1963年,有着共同语言、共同理想的费梁、叶昌媛走到了一起,结为夫妻。
1月14日,费梁(左)、叶昌媛夫妇在上班途中。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很多西方国家19世纪之前就对本国的物种有了深入研究,出版了很多著作。我们国家两栖爬行动物研究起步较晚,新中国成立前,已知的两栖动物种类仅100种左右,而两栖动物是国家的重要生物资源,必须把它们研究清楚。”费梁说。
因为工作性质的要求,怀揣着为国家填补两栖动物研究空白的夫妇二人,到野外工作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春去冬归,一走大半年,是他们几十年的工作常态;豌豆为主食,辣椒为蔬菜,住帐篷,睡粮仓,是他们野外工作的真实写照;穿沙漠,走高原,探山林,他们寻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野外工作不是游山玩水,每天都十分紧张。两栖动物大多是夜行动物,所以我们每天下午都会算着时间,赶在天黑前到达采集地,采集标本回到驻地后必须马上处理,凌晨一两点才能躺下休息。休息四五个小时天刚亮就要起床,帮我们采集标本的老乡这时会带着标本来敲门,我们又要开始忙了。”叶昌媛说。
据了解,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标本馆内的11.7万号标本中,费梁参与采集和整理的标本有近一半 。原文链接:http://www.xinhuanet.com/science/2021-01/22/c_11270126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