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官的进化
如果有了核桃钳子,你还会用牙开核桃吗?如果你吃过生鱼片,也就会知道熟的鱼好嚼多了。
-01-
视觉是我们人类获得信息的重要来源,而面孔信息恰恰是人际交往的核心。那么我们怎么会用面孔来交流?面孔有什么独到之处呢?这得从五官开始说起。
由于功能限制,鼻子和耳朵不直接参与分析他人的面孔,那么,它们能够传递什么信息呢?
事实上,相比其他的灵长类动物,我们的耳朵不管是位置还是形状都大致稳定。按照Bruce(布鲁斯)和Young(杨)教授的研究在2012年著作里的原话的研究来说,除非形状异常,一般情况下耳朵对面孔识别的贡献不大,毕竟耳朵的位置比较偏,往往被头发以及帽子遮盖。
当年我看电影《指环王》的时候,直到出电影院和朋友聊天时,才发现剧中精灵族都有尖尖的耳朵。
总而言之,耳朵似乎不直接参与面孔信息的传递。不过话说回来,除了常常被遮掩,耳朵的固定性也是影响它们传递视觉信息的另一个原因。相比犬类,我们的耳朵非常僵硬,在传递信息的时候,绝大多数人不能有意控制耳朵配合情绪起伏摆动。
虽然我们有许多种形容鼻子的词语,用以描述不同的鼻子形状,但是鼻子比耳朵还要固定,更难以产生动作。
相对而言,我们鼻子的功能比猫、狗,甚至猴子的鼻子功能更加简练。我们的鼻子上并没有灵巧的肌肉,基本不能对交流产生显著的贡献。除了可以用来区分相貌,鼻子对传递信息并没有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02-
作为生长在身体前端的器官之一,最早出现在面孔上的器官应该就是嘴了。最早的嘴类似于腔肠动物所拥有的口部,一条简单的肌肉控制着口部的收缩张开。相比而言,如今的人类拥有十分灵巧的口腔。
你可以试着模仿腔肠动物的嘴——用手固定住你的下颌,看看光用嘴能够吃进什么食物,你会发现你大体只能吃下流食和液体。
正如第一个掌握了车轮的文明一样,第一个由于变异而产生灵活口腔的动物也是幸福的。相比被动地用嘴摄入食物,它们可以用口腔自如地选择,甚至控制食物的摄入。
相对只有一条肌肉控制口部开合的动物,拥有一张可以吸吮的嘴的动物需要更多的肌肉和一个活动的下颚来帮助它们咀嚼和撕咬,这两个动作让一些动物彻底改变了进食习惯,也让食物和营养变得多元。
吃饭并不是嘴的唯一功能。对某些动物来说,嘴是一个利器。狮子会用利牙咬断斑马的颈动脉,某种程度上来说,嘴也是它的“手”。狮子、老虎和狗还会用嘴叨起幼崽或搬运食物。很显然,和人类不同,它们的祖先选择性地进化了一些其他功能。
-03-
很多喜欢美食的朋友看到这里难免伤感:我们怎么在进化中失去这般大快朵颐的能力了呢?说来也巧,我们之所以“抛弃”多余的磨牙,宽敞的口腔,甚至强健的肌肉,正是因为技术的发展。这个技术就是工具的生产以及火的使用。
如果有了核桃钳子,你还会用牙开核桃吗?如果你吃过生鱼片,也就会知道熟的鱼好嚼多了。石器可以帮助粗略加工食材,而火能够帮助烹饪,改变纤维素或者蛋白质的结构:这两者一起极大程度上丰富了我们食物的来源,也能给我们更多的时间去做别的事情。
如果绵羊不需要每天花那么多时间反刍草叶,就自然有了更多时间去做别的事情。当人类祖先在烹饪技术下只需要短暂的时间就能获取足够的营养,发展也就拥有了可能。
这个变化作为进化中一个阶段性成果,不只是涉及牙齿与下颚结构,更影响未来进化的走向。随着工具的进步,我们对于口腔自带“硬件”的依赖减少。僵硬的肌肉会被动作灵巧的肌肉群取代。
同时,口部空间减少给大脑移出了位子。头部的体积肯定是受限于生产过程,头太大了导致难产是很麻烦的。所以在保持头部体积恒定的情况下,如果口腔活动的空间可以被精简,大脑就拥有了增大的空间。而这种可能性,最后造就了智慧且现代的人类。
丨作者 华沙 原文链接:https://www.sohu.com/a/208634220_492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