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管理决策中的不确定因素
决策指做出决定或选择。狭义来说,从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的过程就是决策。从广义上讲,决策时一个提出问题、确立目标、设计和选择以及过程的控制等,均需要通过决策来解决,管理的各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都离不开决策。所以,决策时管理的核心,决策水平是衡量管理者水平高低的关键标准之一。
决策者在做决定之前,往往面临不同的方案和选择,每一种决策的可靠程度和结果可能并不相同,因此,在考量管理决策中的不确定因素时,可以根据其可靠程度将决策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三种类型。确定型决策指在稳定条件下进行的决策;风险型决策指在存在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和决策者无法控制的各种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决策,决策者不知道哪种自然状态会发生,但知道有多少种自然状态以及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通常,不确定型决策指决策者不知道有多少种自然状态,即便知道,也无法计算出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通常,不确定型决策中存在的诸多不确定因素是决策中的难点。例如,在美国“棱镜门”事件中,美国国家安全局特工斯诺登泄露“棱镜”监控项目后叛逃到俄罗斯,为避免进一步扩大泄露事件造成的不良影响,白宫的决策者需要做出应对决策。这是一个不确定型决策,决策过程中存在大量不确定因素,如斯诺登是否会公开更多机密,若公开将会引起国际社会怎样的反应;斯诺登是否会向俄相关部门透露情报,俄方能否配合遣返;斯诺登的下一个落脚点是何处,将带来哪些影响。以上每一种可能都会影响决策过程,而且美国政府无法掌握所有的不确定因素。
由于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不确定型决策往往取决于决策者的经验、对未来状态分析判断的能力,甚至个人偏好,这使得决策具有很大程度的主观性。不过,也有一些公认的决策准则可供决策者使用,它们为应对不确定型决策提供了可行的思路和方法。决策者可依据这些准则选择最优方案。
等可能性准则。等可能性准则是决策者在决策时对可能出现的不同客观情况持同等态度的准则。这个方法是19世纪数学家拉普拉斯提出来的,故亦称拉普拉斯决策法。他认为决策者面临一个决策问题时,在没有原始资料和数据来估计各种自然状态发生概率的情况下,只能认为它们发生的概率是相等的。例如美国政府在无法判断出斯诺登更倾向的落脚点时,则根据等可能性原则将他去往任何国家或地区的概率视为相等的,从而均衡地考虑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避免出现疏漏。
极端准则。决策者可以持乐观和悲观两种态度进行决策。在持乐观态度决策时,设定客观情况有利,最佳状况出现的可能性较大,即采取任何一种方案,都能带来满意的结果,那么只需要从中挑选收益最大的方案即可;持悲观态度决策时则刚好相反,选取最坏情况中损失最小的方案。通常,这类决策方法与人有关,对前景乐观、有信心或实力雄厚的决策者会持乐观态度,而更担心损失、性格保守的决策者往往会持悲观态度。
折中准则。折中准则也称为赫尔威斯准则,这种决策方法的特点是决策者对事物既不乐观冒险,也不悲观保守,而是取折中平衡。先确定一个系数a(称为折中系数),并规定,然后列出所有可能选择的方案,将系数代入算出各方案的期望值,最后选择期望值最大的方案。
后悔准则。决策者不知道各种自然状态中任一种发生的概率,故决策目标是确保机会成本最低。决策时,先算出各方案在各种自然状态下的后悔值,并找出各方案的最大后悔值,再从这些最大后悔值中挑选出最小的一组,它对应的方案就是最佳方案。
参考文献
【1】史蒂芬.罗宾斯,管理学[M].孙健敏,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子出版社,2006.
【2】赵新泉。管理决策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3】邱菀华,刘美芳.管理决策及其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
【4】海斯蒂.道斯.不确定世界的理性选择:判断与决策心理学[M].谢晓非,李抒,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5】肖洪生,杨晓东.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方法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