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简史:人类的呼吸防护是如何进化的?
2020年的寒冷初冬,口罩成为了很多国家商品的主角,这个小小的简单商品变成了疫情中人们争抢的必需品,那么,口罩有着怎样的历史?它如何影响着人类呼吸防护进化?
中世纪的西方医学界认为霍乱、黑死病等传染病都是由空气中的“瘴气”产生的,所以为了抵御“瘴气”,当时的一些医生在诊断呼吸疾病的时候都会带一个鸟嘴面具,这些面罩里会放置一些香料和草药;尽管不懂其中原理,但的确从一定程度上阻断疾病传播;
微生物学家巴斯德
1861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通过著名的鹅颈瓶实验,证明空气中存在会使物质腐败的微生物,这是一个重要转折,因为人们第一次认识到了空气中除了化学毒物之外还有生物细菌,而这也为之后的细菌防护型口罩的发明和应用打下的理论基础;
1876年,医学界创立了无菌外科,即所有手术的机械、手术服、手术帽、橡胶手套都必须严格消毒,但这时候医学界还没有对手术医生的口腔进行防护。
德国微生物学家弗鲁格
以此为基础,德国外科医学家米库里兹在同年提出:医务人员施行手术时,应戴上可遮住口鼻的消毒纱布口罩,这样的口罩被称为“米库里兹氏口罩”,这是现代意义上有记载的首款医用口罩,自此以后“戴口罩”成了医护人员的标准形象。
不断进化的口罩
随后一位法国外科医生保罗*伯蒂做了一种6层纱布的口罩,缝在手术衣的衣领上,用时只要将衣领翻上就行了,随后他改进了设计——用一个环形带子连接纱布挂在耳朵或者后脑勺上。
于是,现代口罩的形状便从此诞生了!
三、伍氏口罩:
口罩历史中的华人贡献
以上关于口罩的历史中,主要讲了西方世界的贡献,而在真实的历史里,一位华人的贡献值得被铭记;
他叫伍连德,一个大多数中国人都不熟悉的名字,而他却在20世纪初为中国的防疫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东北鼠疫时候堆叠的棺材
他到东北后用严谨的医学方法展开调研,首先是解剖尸体,这在彼时的中国还是禁忌,他不得不秘密进行,经过解剖和调研,他判断这次烈性传染病为“肺鼠疫”,是比普通鼠疫更严重的一种烈性传染病;
于是在他的隔离建议下,东北多条铁路、公路被切断,他开始组织疫区进行严格隔离,并且费了极大精力说服当时蒙昧的人们同意焚烧尸体;
伍氏口罩
在伍连德的努力下,哈尔滨傅家甸疫区不到4个月疫情就迅速被控制,死亡人数下降为0;这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大规模控制烈性传染病;
而在接下来1919年东北霍乱、1932年上海霍乱防疫战中,伍连德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领导作用,上海霍乱中方死亡率是7.4%,而租界中的外国人病死率是30%;
在1921年9月北京协和医学院开办仪式上,伍连德受邀做了题为《论肺鼠疫》的专题学术报告;
西班牙大流感时期患者治疗场所
西班牙并非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但当时欧洲国家都在战争状态,大部分国家都封锁了疫情的消息,而西班牙则是一战的中立国,允许媒体对大流感进行报道,因此这次流感就在历史上被称之为“西班牙流感”
口罩在流感肆虐期间变成了全民用品,为了对抗疫情,各国的人们都被强制性要求戴口罩,特别是红十字会和其他医护人员,在那个年代,照片已经诞生,我们今天依然能从众多黑白历史照片中看到当时人类带着口罩对抗流感的身影;
一战中发明的防毒面具
随后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原来野猪受到氯气的刺激之后会本能地拱地,将鼻子埋入疏松的泥土中,泥土过滤了毒气,受此启发,军方研制出了防毒面具,采用猪嘴的外形,将活性炭等疏松物质置入面具中用来吸附毒气;
五、现代口罩的继续进化
在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口罩继续在不断进化;
1952年12月,英国伦敦被工业革命的浓雾笼罩,由于没有风,持续了五天严重空气污染造成12,000人死亡并报告了100,000例呼吸道疾病,雾都伦敦宛如一个静止的巨型毒气室,口罩成为当时人们对抗工业污染的必须品;
现代口罩舒适性和便捷性皆大幅提高
在日本,口罩的日常使用比其他国家要更加普遍,这一方面源于日常防护花粉等功能性作用,同时日本经常性的地震产生的防疫压力也要大于其他国家;
另一方面也有文化层面的原因:口罩对于日本的御宅族而言是一种合适的阻断社交压力的方式,从这个意义上,口罩充当了耳机的作用;
在这次全民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斗争中,作为普通民众,口罩是我们切断传播途径的有力武器,这里科普几个戴口罩的小常识:
1.正确佩戴口罩非常重要,武汉首场发布会三位官员即是三种错误示范的典范——不带口罩、露出鼻孔、口罩带反;
2.无论是普通医用外科口罩还是高效过滤的N95口罩都能有效阻断飞沫传播,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2013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医用外科口罩可将病毒飞沫的吸入量减少至原来的1/25;
3.口罩鼻梁处的缝隙需要处理,很多口罩在鼻梁处都带可折弯的金属条或者塑料条,需要佩戴是根据自身脸型适当压折,防止鼻梁缝隙漏气;
4.口罩外层在带完之后不要用手触碰,因为口罩佩戴了一天之后在外层可能已经积累和阻挡了部分污染物,因此口罩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及时更新;
一个小小口罩的历史折射了人类呼吸防护的进化史;
许多年后,当我们再次回忆2020年的那个不平凡的春天,我希望依然能想起全民一起众志成城、带着口罩战胜病毒的决心和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