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东县主要粮食生产洪涝灾后田管措施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部署防汛救灾和省市县“防汛立即开展隐患排查工作会议”精神,县农技中心就目前主要粮食生产洪涝灾后提出以下田管措施。请广大农技人员及时指导各项目实施主体,试验示范生产基地和服务对象救灾减灾,为夺取夏秋粮食生产作出应有的贡献。
-
水稻生育进程及洪涝影响
(一)水稻生育进程。早栽的空闲田、再生稻生育进程处在抽穗期;大部分一季中稻处在拔节孕穗期;单季晚粳处在分蘖期。全县中稻生育进程总体较去年推迟5~7天,因稻作类型、茬口多样,整体生育进程差距较大。
(二)近期受洪涝灾害影响。6月10日入梅以来,我县大部分地区出现持续性降雨天气。少部分农田积水内涝,水稻受淹、短期过水,对水稻生长发育造成一定影响,如小分蘖死亡、孕穗穗分化受阻,并易发病虫害。
(三)因灾因苗,分类加强管理
1、及早排水。部分洪水淹没的田块要尽早在2~3天内排除积水,至少要先让稻株顶部先露出水面,减少受淹时间,减轻损失。晴天分次排水,保留适当水层;阴雨天,可将水一次性排干,轻露田,使植株逐渐恢复生长。
2、清水洗泥。 洪水退后,要尽快清理田间淤泥,冲洗稻叶,扶正稻苗。对稻叶仍沾有泥浆的稻田,边放水边洗苗,并用清水喷淋叶片上的泥浆,以恢复叶片正常的光合功能,促进水稻恢复生长。
3、及时追施速效肥。排干水轻露田后,补追一次速效肥。处于抽穗扬花期再生稻、早中稻要结合病虫害防治进行1~2次根外喷施磷钾肥等叶面肥,后期坚持湿润管理,提高穗粒数、结实率和粒重。拔节孕穗期的中稻要因苗因田巧施穗肥。分蘖期的晚稻每亩补施尿素5~7.5公斤,促进分蘖。
4、加强病虫防治。水稻受涝后,由于叶片损伤,增加了感病的机会,要及时用药防治,尽早防治纹枯病等病害和稻飞虱等“两迁”虫害。
二、玉米受涝害后田间管理措施
(一)及时排涝降渍。玉米受涝害后最重要的是想尽一切办法把田间的积水排空,可根据积水情况和地势,采用排水机械和挖排水沟等办法,减少田间积水时间,降低水位和土壤的含水量,防治玉米沤根死苗。
(二)及时中耕松土。排水后土壤板结,通气不良,水、气、热状况严重失调,必须及早中耕,以破除板结,散墒通气,防止沤根,同时进行培土,防止倒伏。
(三)及时扶苗。现在的强降雨,很容易造成玉米倒伏,玉米倒伏之后不利于通风透光,要及时扶苗。对于抽雄前的玉米,由于恢复能力比较强,可以不用认为扶直,但是倒伏发生在抽雄后的话,就要人工尽快扶直。
(四)及时喷肥施肥。作物经过水淹,土壤养分大量流失,加上根系吸收能力衰弱,及时追肥对植株恢复生长和增加产量十分有利。在植株恢复生长前,以叶面喷肥为主,可以每亩施用碧护4克或美洲星60毫升,兑水32千克,均匀喷雾;植株恢复生长后,再进行根部施肥,每亩追施尿素5-8公斤以减轻涝灾损失。
(五)及时防治病虫害。涝灾过后,田间湿度大,再加上作物生长衰弱,抗逆性降低,适于多种病虫害发生,要及时进行防治,可以每亩施用75%肟菌-戊唑醇15克+35%氯虫苯甲酰胺6克,兑水32千克,喷雾防治。
(六)及时进行补种。对受淹时间过长,缺苗严重的玉米田块,灾后应及时重新播种或改种其他作物(绿豆、红豆、黄豆、荞麦、山芋和速生蔬菜)。
肥东县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
2020年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