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读者心里话——科幻大家郝景芳《宇宙跃迁者》六部曲
《宇宙跃迁者》这本书,是作家郝景芳“折叠宇宙”系列六部曲的第一部。
下面是新书上市,作者致读者的心里话。
在这本书里,我希望探索中式科幻——中国古典美、武侠与科幻的结合。这个方向很难,因为科幻代表着刚硬冰冷的科技和快速变化的未来,很少能和悠长静美的古典美相结合。但是我很爱中国古代文化和美学,很希望将它们也带到未来,而不会被时光尘封掩埋。
中国古典美,第一在于洗练;第二在于高洁。这都可以和科幻结合。
想将中国文化带入科幻的另一重尝试,是对于传统文化本身的理解翻新。无论是典籍,还是经典技艺,都可以在科幻的语境中获得另一番呈现。
有人说:你这样编排中国历史,说中国文化都是外星人传授,是不是否认中国文化呀?对这个问题,我想反问一句:当有一个人说,“金字塔一定是外星人建造,否则难以理解”,你觉得这是夸赞古埃及文化,还是否认古埃及文化?毫无疑问,这当然是夸赞古埃及文化。因为古埃及金字塔技术实在是太高超,超出人类理解范畴,才会有外星人的感叹。
当我们合上小说,从完全虚构的世界里跳出来,问我们自己一句:如果没有外星人奇迹,该如何理解我们中国先人的伟大成就?答案是:尚有很多未解之谜。
这种情况下,你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我要写这样一本小说——用故事中杜撰的传奇,来衬托现实中历史的神奇浩瀚。在没有外来力量相助的情况下,中华民族做出了如此大的成就,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呀。
于是我很想把那些伟大的经典写下来,写到现在与未来。
书中涉及的经典
故事里涉及到的器物和典籍大概包括这些:
“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出自于《尚书·商书·汤诰》。《尚书》是最古老的历史典籍。“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其若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这是我在《道德经》中最喜欢的一段话。和光同尘,吾归万物。
“非攻”:墨家的核心主张。最早出自墨子与公输班的虚拟对决,一攻一防,精彩纷呈。在鲁迅先生的《故事新编》里有描述。
玉琮:是良渚文化出土的重要礼器,工艺发达,造型精美,上面的人神兽面纹是后世很多纹理的起源。良渚文化的发达和突然消失至今在考古学领域成谜。良渚文化村环境优美,值得访问。
青铜:中国的青铜器在二里头发源,发源之初就是成熟发达的器型,独特的工艺。商周青铜礼器是世界古代历史的璀璨瑰宝。它的起源和发展脉络至今有很多未解之处。安阳殷墟博物馆和三星堆,都值得访问。
阿房宫:近年来考古发现显示,阿房宫遗址并没有火烧的痕迹,甚至很可能没有建成的建筑。我有个朋友曾在阿房宫遗址做遗址保护,设计博物馆,他说遗址出土的瓦当直径都有一米多,比普通建筑大不知道多少倍。最终神秘难解之处还是很多。
秦陵:秦陵地宫的构造和建造历程,今天仍是考古学中极大的谜题。为了保护历史遗迹,时至今日仍然没有挖掘,给人极大想象空间。传说中铜飞鸟是秦陵地宫中的器物,汉代就有看到铜飞鸟飞出秦陵的民间传说。
十二金人:传说秦始皇收天下之兵,制成十二金人,但是最终下落不明。
如果说《北京折叠》是科幻大家郝景芳的集大成之作,那《宇宙跃迁者》 对于其更加意义深远。震撼打造的“中式科幻”巨作,在中国古老文化中寻找蛛丝马迹,展开一场外星文明与人类文明大开脑洞的巅峰合作。探索宇宙背景下的人与文明,与自我,与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