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东县再度蝉联全国科普示范县称号
9月1日,据科协发普字〔2021〕31号《中国科协关于命名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的决定》悉,肥东县名列其中。这是中国科协自1998年启动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以来,我县20多年来持续蝉联此项殊荣,续写经久不败的神话。
上一轮“2016-2020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435个。2020年,在2016-2020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总结评估中,我县凭借骄人、扎实的科普工作业绩,在评估中脱颖而出,荣登全国科普创建154个优秀示范县金榜。2021年,中国科协启动了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认定工作,在全国科普创建优秀示范县中评出53个县(市、区),作为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经过大浪淘沙、多次筛选,肥东县再次跻身其中,标志着肥东县科普创建工作位列全国第一方阵。
近年来,肥东县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科教兴县、科普先行”战略,按照“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思路,组织动员全县各方力量参与科普工作,有效提升全体公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加快科学技术普及推广,促进科技人才快速成长,推动科技经济紧密结合,助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有力地促进全县公众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取得了全民素质教育有实绩、科普宣传有特色、阵地建设有活力、青少年科技创新有成果、科普惠农有实效、学术活动有水平、自身建设有进步的骄人业绩,为建设大富美强的现代化东部新城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部门联动抓创建,持续蝉联硕果丰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科普工作,把科学素质工作纳入肥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和“十四五”规划。成立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为组长的科学技术普及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科协、科技、教体、卫健、共青团、妇联等有关部门和群众团体24个部门参加的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年目标办以1-2分的权重将科普公民科学素质工作纳入乡镇年度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形成了县委、县政府统领,科协具体协调,各责任单位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科普工作新机制。多次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农民网络知识竞答优秀组织单位”,2020年被中国科协评为科普中国信息员队伍建设优秀单位。
二、健全网络抓组织,队伍建设有活力
完成县、乡(园区)科协换届,乡镇(园区)科协都达到“四有一落实”要求,即有组织机构、有办公地点、有牌子、有议事规程。吸纳本地“三长”(学校校长、医院院长、农技站站长)到乡镇科协兼、挂职,鼓励其结合自身专业开展科普活动。保证协会有人管事,遵章理事,有钱办事,逐步走上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对18个乡镇和2个园区的科普工作实行定期督查,营造乡镇(园区)科协团结奋进、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形成了百舸争流、竞相发展的局面。全县248个村(社区)均成立科普协会或科普小组,每所中小学均配备2名以上科学教师或3名以上专兼职科技辅导员。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技志愿服务队,网上注册总队1个,18个乡镇分队和170个村、社区支队,形成了全民参与、上下联动、纵横协调的科普志愿服务网络。每年开展“科普之春”送科技下乡、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食品安全、防震减灾科技志愿服务活动90场以上。有力推动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形成了上下贯通、左右相连、工作活跃的科普队伍。
三、注重群体抓培训,公民素质大提升
按照“实际、实用、实效”原则,结合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加大了对“四类”重点人群科普培训力度。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2.7万人,实现转岗就业1.3万人。组织就业技能培训1.49万人,组织新录用员工岗前培训7302人,组织技能提升培训4348人,组织技能脱贫培训1776人,为企业举办2期科技创新方法培训,受教育达700人次。县科协和教体局多次举办肥东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县长奖、机器人大赛和航空航模大赛,举办科幻画、科技创新辅导员培训1046人次,参加省市县级科幻画、模赛、机器人和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累计获省级奖项165个、市级奖项354个,位居合肥五县一市第一。全县共举办领导干部及公务员培训班35期、知识讲座49期,参训学员4198人,对机关公务员开展“周六大讲堂”活动116期,参加学习19850人次。组织党委(党组)理论组学习1421期,参学达8.6万人次,组织干部参加网上在线教育达1600多人。全县95%以上的乡镇干部和90%以上的农村党员及村居、社区干部接受了科技培训。
四、创新手段抓科普,特色活动竞风流
积极举办科普之春科普赶集活动,每年组织县委宣传部、教体局、农业农村局、卫健委、应急管理局、市场管理局、妇联、科协等部门到乡镇街头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举办中国科协流动科技馆进校园活动2场次,参与互动学生6万人次。每年两次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巡展50多所中小学,4万多名学生受益。培育青少年热爱科学的良好习惯。县科协推出“学科学 攒积分 赚红包”微信有奖活动。每天推送一定数量兼具实用、保健、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科普常识供用户阅读,让手机控的人群足不出户在掌股之中就能学习科普、参与科普,不断提升“肥东科普”微信公众号的关注率、点击率和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多措并举,参加公民科学素质和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活动,提高全县公民的科学素质。结合各个主题日活动,积极开展科普“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乡村”五进活动,开展保健咨询、街头义诊、科普赶集、实用技术培训,专家进校园讲科普、农技协科普大讲堂等科普活动,年科普活动的覆盖面达到全县常住人口的80%以上。在科普中国网站申报注册,建立健全科普中国信息员队伍,分享扩散科普中国APP中权威性科普近200多万次,充分利用社区科普e站和社区科普大学等渠道,分享科普中国等平台资源,将科技志愿服务与科普信息传播有机结合,不断加大科普传播力度和速度。
五、阵地建设抓投入,科普设施配套全
新建建筑面积16900平米肥东县科技馆,布展面积9785平米,展品339件套,在全国县级科技馆中体量最大,即将对公众开放。投资150多万元,兴建5个社区科普体验馆和24个学校、村、社区科普e站,将单位的概况、未来规划和发展目标、通知公告、活动信息、党建、民生、各项办事流程等服务性内容集纳其中,拓宽科普e站的宣传内容和范围,在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同时,提升科普和办公的信息化水平。2020年6月4日下午,中国科协科普部廖红副部长一行,到牌坊乡尖庙村和八斗镇红星村就科普中国乡村e站运行情况进行调研,对我县科普e站转型升级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多措并举拓宽科普渠道,利用大众传媒开展科技传播,建立肥东县科协网站,利用《合肥晚报.肥东晨刊》等媒体开设科普宣传栏目,刊发频次分别是每周5次和每周1次。2018年以来,建立“肥东科普”微信公众号发布科普信息256期。在“幸福肥东”等政务公众号中设立科普专栏,定期发布科普信息,扩大和提升科普传播覆盖面和影响力。从2016年开始,建立社区科普大学21所,开设《中医养生指南》《中老年人营养与饮食》等四门课程,免费招收学员5240人,参加学习达4.1万人次。
六、建言献策抓研讨,学术论文占鳌头
2017年和2020年分别举办第五届、第六届科技论文大赛,共收到各类科技论文783篇,两届共评出一等奖论文10篇,二等奖论文20篇,三等奖论文39篇,优秀奖40篇,将获奖论文按届别集辑成册在全县各单位发放。对优秀组织单位和所有获奖论文的作者和先进个人将颁发荣誉证书,开创全国县级学术交流先河,进一步提高了全县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业务理论水平,活跃了学术气氛,为党委、政府决策建言献策,提供智力支持。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科技局、县人社局、县科协等部门,积极开展“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连续五年在全县范围内评选表彰一批优秀科技工作者。并将其先进事迹在《合肥晚报.肥东晨刊》和“幸福肥东”微信公众号上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