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距离有多远
在2012 年伦敦奥运会前夕,英国首相卡梅伦访问美国,送给奥巴马总统一张乒乓球桌。尽管英国首相府专门声明,这张乒乓球桌的设计和品牌都是英国的,属于“真正的英国产品”,但它的零售商却不得不有点尴尬地承认,这张球桌其实是在中国工厂制造的。就在这一次奥运会上, “中国制造”的标签几乎无处不在,就连开幕式上燃放的烟火都是中国产品。
世界的繁荣,离不开中国制造的巨大贡献。如今,中国就像是一座为全球公司生产和加工产品的“大工厂”,印有 “Made in China”标记的商品,在许多国家随处可见。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口红利带来的成本优势开始慢慢消失,廉价生产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破坏逐渐显现,品牌和创新的相对滞后,更造成后续发展动力不足。
从“制造”到“智造”,一字之差有着天壤之别。全球的芭比娃娃大都在中国制造,美国品牌商从每个芭比娃娃赚走8 美元,而中国企业只拿到0.35 美元加工费。当前,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比例还很低,一些行业的对外技术依存度超过50%,迫切需要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升级。所以,我们应当早做准备,抓住新一轮工业革命颠覆重构世界制造业的机遇,搭上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以及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快车,让“中国制造”由大变强,让“中国智造”脱颖而出,在世界制造业的产业链条上,最终占据研发、售后服务等高端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