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县中小学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现状成因和对策
摘要:青少年是社会的脊梁,家长、社会都非常重视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尤其是科学素质教育。所以,在当前的情况下,努力开展青少年科学活动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这篇文章通过调查、走访,全面了解全县中小学开展科技活动现状,找出原因,提出对策。
关键词: 重视 课程 创新
为实施科技兴县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深入了解我县中小学校科技教育现状,更好地推动全县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县科协、县教体局于9月中下旬通过调查走访、师生座谈、现场考察等途径和方式,多层次、多角度调研我县目前中小学生科技教育和科学实践活动的真实现状,总结经验,诊断问题,提出建议,以更好地抓好现阶段中小学生的科学教育,搞好学生的校内外科技实践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好肥东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科技创新能力。
一、全县青少年科技活动开展情况和成绩
肥东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323所,在校学生18.27万人,本次调研走访的三十多所学校,分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学段,从调研结果看,过去几年,全县开展的科技活动单一(以科幻画为主)、参与面窄(机器人仅城关一所学校),每年学生和老师竞赛作品共计不超过10件,仅有城关中学的机器人曾在2012-2014年间先后参加省市及国家级的比赛,并代表中国参加在美国丹佛举办的第十届国际机器人邀请赛,并拿回“最佳技术奖”、“高度推荐奖”和“最佳辅导员奖”。
为了抓好科技教育工作,跟上全国的科技步伐,县科协、县教体局重新调整,联手齐抓,通过组织培训,加大奖励措施,激励广大科技辅导员和科技爱好者,成果显著。自2014年以来,在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的带动下,小学以科学课,中学以各学科实验室为抓手,纷纷开展科技活动,每年参加科幻画、科技创新、科技论文、航模和机器人比赛的学校和人数也逐年递增,成果显著。2015年,参加科幻画比赛的作品达178幅;参加科技创新的作品有9件,其中杨塘中学黄继木老师的两项科技创新成果获国家专利,授予“实用新型发明专利”证书。肥东二中蔡兴林老师的科技辅导员作品获市一等奖,省二等奖。另有肥东一中、三中、四中的学生作品获市一二等奖;参加机器人航模赛的有4所学校18支代表队56名学生,拿回省市级40多个奖项。2016年,参赛人员更是翻了一番,在合肥市第32届科技创新大赛中,仅参加科幻画和科技创意两个项目比赛的作品就高达646件,共拿回市2个特等奖,19个一等奖、61个二等奖和74个三等奖;在安徽省青少年航空航天航模赛锦标赛中,肥东青少年活动中心和费集学校19人参赛拿回25个奖项,其中一等奖12个;在市第八届机器人大赛中24个代表队,拿回4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到了2017年,陆续有青少年活动中心、二中、费集学校、一中、三中和撮镇中学等学校开展航模活动,并组织参加安徽省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竞赛共获奖100余人次,其中肥东三中荣获2017安徽省青少年航空模型锦标赛中学团体冠军,撮镇中学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城关中学、青少年活动中心、一中和撮镇中学开展机器人活动,并在市级、省级大赛中获35个奖项;现各校正在积极筹备参加今年的合肥市第33届科技创新大赛。
二、存在问题
几年来,我县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的认可,但是,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肥东县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与市区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各校在培养青少年科学素质、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主要反映在重视程度不够、科教队伍薄弱、经费设施欠缺、活动缺乏创新,必须进一步加以改进和加强。
1.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学校忽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认为科技创新不是中考高考内容,中小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是不务正业,劳心费力,耽误学习。因而有些学校不重视中小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不配备科技辅导老师,没有活动阵地,更没有开展活动,科技教育活动课程通常被视为可有可无,甚至被占用;少数家庭缺乏对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认识,很大部分学生的节假日、双休日被强行挤占,用作补习数理化、参加各类培训,没有时间参加课外科技教育活动;社会对学校开展科技教育工作缺乏认同,很多人认为学生唯有考分高才是好学生,忽视了青少年科技教育的重要性。
2.部分各学校之间对科技教育的地位、作用的认识存在误区。
不少教师没有将科技教育有序整合和有机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认为这是科技辅导员的事,有将科技教育边缘化的倾向,小学初中的劳技课时有被其他学科挤用、占用情况,即使课上了,操作实验分量不足,存在着“四重四轻”的现象,即重升学应试教育轻科技教育;重课堂轻实践;重知识体系传授轻科学探索的引导;重少部分参赛学生的培训,轻大多数学生的科学素质的提升。调查中发现在过去的一年中参加科技周活动的学生仅占13.04%,听过科技讲座的占16.2%,参加达科普运动的占23.5%,可见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面不够广。特别是结合肥东农村实际开展面向农村未成年人生活能力和生产技能的科技培训开展很少。
3.科技辅导员队伍门类不齐,数量不够充足,一些学校还出现空白,校长只能望洋兴叹。
全县各学校基本没有专职科技辅导员老师,基本都是兼职老师,有的骨干教师退休了,后继乏人,出现断档。代表科技竞赛项目水准的创造发明、科学论文、智能机器人、模型运动提高级项目等出现滑坡。还有学校至今都未开展过科技活动。
4.科学课程实施水平不高
科学课程所传授的科学概念、科学原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是中小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前提和基础,科学课程是中小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发明的根基。但是,目前我县小学段科学教育最薄弱,一是师资紧缺,全县基本没有配备科学专职教师,都是其它学科转岗或兼职,科技辅导员学习交流平台少,再教育机会少,再加上缺乏潜心研究的精神,知识更新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求,给培训和指导带来很大难度。二是课程开设不正常,实施水平不高。教学中存在随意调换科学课,应有的观察实验不组织,上课仅凭一本课本、一支粉笔和一张嘴,教学效果很差。三是课程开设缺乏严格监控。学校普遍把科学课程当作“小”学科,教学常规检查和教学质量监控未能及时跟进,造成这门课程开与不开、开好与开差一个样。初中段和高中段的科学类课程,因为是中考高考科目,课程开设比较正常,但是,学生应做的科学实验不能正常开展,个别学校甚至演示实验也很少做,实验课多为老师“讲”实验,学生学实验。
5.经费设施欠缺
科技活动的开展,离不开经济的支持。但是从调研结果看,一是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经费没有纳入财政预算,导致有些科技教育活动因缺乏资金而无法开展,在一定程序上制约了我县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普及和开展;二是各个学校的科技活动室、图书室、电教室、宣传栏等设施不健全,发展不平衡。三是科技活动开展大多选择在课余时间进行,然而学校经费支出中没有辅导员加班工资一项,如果单纯一味地让老师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加班不现实。四是科技奖励办法、范围及额度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对科技人员缺乏吸引力,导致申报奖励成果数量逐年减少。
6.活动缺乏创新
青少年科技创新的氛围不够浓厚,学校老师整天忙于出题改题,学生每日频于应付答题考试,根本没有时间开展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活动。长此下去,将会压抑青少年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创新精神。学校组织参加市县举办的青少年科技活动,只局限于原文照转、照葫芦画瓢,应付了事,没有很好地结合当地和本校实际,导致科技教育活动缺乏自主创新。
三、建议
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素质教育、人文教育、道德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学校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质,是着力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必须通过提高思想认识、健全科教队伍、加大经费投入、创新活动载体,才能把肥东县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台阶。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加大宣传 提高学校和社会支持力度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各学校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要将其纳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和学年工作计划的重要内容,建立青少年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任副组长,各处室负责人为成员,切实将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加强科技教师队伍建设。针对我县中小学科技辅导员现状,每年有计划增加教师编制,专门招聘科学专业新教师。小学科学课程内容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天文等领域,专业性强,转岗老师或兼职教师很难胜任,必须逐步实现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化。三要稳定兼职教师,并加大专业培训力度,逐步完善专业知识,提供机会,让他们走出去,参加全国、省市各类科技辅导员培训,增加学习交流机会。四是做好宣传工作。通过做好宣传工作,让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促使他们关心、支持科普示范学校、科技特色学校的创建,支持和参与各项科技教育活动,不断扩大其影响力和覆盖面,形成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良好氛围。
2.加大经费投入 确保科技教育有效开展
首先,要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县财政要加大对青少年科技教育经费的投入,要把青少年科技创新项目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县科协和教体局要建立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专项基金和奖励基金,表彰在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从经费上给予学校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提供保障;其次,要完善科教设备。各个学校要按照创建科学教育特色学校的有关规定,逐步完善学校实验室、图书室、科技馆、制作室、宣传栏等设备,配备必要的宣传工具、活动器材,设立学校科技社团,营造有利于开展科技教育工作的浓厚氛围。教体局每年要有计划对全县中小学科技专用室,要按照合肥四十五中宝翠园学校那样,配备航模、机器人、电脑、3D打印和科技活动室等专用教室。
3.加强重视 营造科技创新活动良好氛围
首先要积极营造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校园氛围。县教体局要加强引导和指导,要求基层各中小学要重视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营造科技创新活动氛围,强化科技创新硬件设施,开展科技创新社团活动和比赛活动,把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列入校本课程进行常态化实施,学生全员化参与,逐步把科技创新融入校园文化,使科技创新活动成为推动学生科学素质提升,学校内涵发展的源动力。其次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齐抓共管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县科协承担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开展青少年科学技术教育活动的重要任务。要组织好科普宣传周、科技大篷车进校园、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奥林匹克竞赛、科技模型竞赛、科学调查体验等活动,为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搭建平台。做好科技示范校和科学教育特色学校申报、跟踪指导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参加上级比赛等服务工作。县科技局要为学校、教师和学生申请国家发明专利提供业务指导和资金支持。县政府要继续以“肥东县青少年科技创新县长奖”的评选与表彰奖励为抓手,设立专项资金,奖励科技创新工作成果突出的学生、教师和学校,引领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
4.建立健全青少年科技活动考核和创新拨尖人才跟踪培养制度
一是青少年科技工作要真正得到学校的思想重视和有效实施必须有严格的专项考核。建议教体局把科技工作纳入学校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做到年初定目标,中间有督查、年终有奖惩,充分发挥目标考核的导向作用、约束作用和激励作用。各级学校也要建立相应的评价考核机制,把科技创新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使科技辅导员老师有目标,有压力,有动力,要落实目标责任制,加大考核奖励力度,对成绩突出的辅导教师在评优、晋升、评职等方面给予与学科竞赛,体育、艺术相当的奖励。通过考核,形成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科技辅导员老师齐抓共管科技创新的工作局面。二是建立科技创新拨尖人才跟踪培养制度。教体局把在省科技模型、科技创新、机器人等项目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的中小学生安排到省级示范高中和科学教育特色学校读书,进行跟踪培养,为其科技创新特长发展提供良好环境(把科技特长生列入省级示范高中自主招生条件之一,可获得20至60降分政策优惠)。
5、建立校外科技教育实践基地
学校要积极与省内大学、社区、科技院、博物馆、图书馆、高科技公司等校外科技文化单位联系,带领中小学生进行课外参观学习,增长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将发现的问题扩展为科技创新大赛项目,才能真正提高青少年科技创新水平。
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涉及面广、量大、人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各部门的大力支持,社会各界的鼎力相助,才能共同推进肥东县青少年科学教育工作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肥东县关于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
[2]陈颖颖.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8(18).
[3]陈军 阮俊华 以科技活动为载体推进创新教育[J].教学研究,2004(5)。
[4]山东省实验中学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开展“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与培养”合作.2014.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