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假说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加拉帕戈斯群岛是杳无人烟的群岛,位于太平洋东部的赤道上。1835 年,达尔文搭乘英国“猎犬”号舰船登上这个群岛,对800 多种动植物进行详细考察,发现岛上的动物比大陆上的动物更为温顺,便提出了一个假说来解释这种现象——因为岛上的动物没有太多的天敌,所以它们才不会躲避人和其他动物。他在自然巨著《物种起源》中,更通过对比群岛物种与南美大陆物种的相似与差异,提出了进化论这一影响人类的最大科学假说。
达尔文提出的科学假说,被后来的科学研究反复证实。动物的居住地离大陆越远,在逃跑前允许捕食者靠近自己的距离就越近,这是普遍公认的科学规律,并且成为支撑进化论的重要范例。1869 年,类似的故事也发生在化学家门捷列夫身上。他依据自己的判断,大胆提出元素周期律的科学假说,预言了3 种当时尚未发现的元素及其特性。在此后的17 年里, 3 种元素陆续被发现,门捷列夫的假说成为了科学理论。
科学研究就是提出假设,进行观察、推理、实验,得出结论。科学假说既是科学思维的形式,也是通向真理的先导和桥梁。由于客观世界的复杂性,科学理论很难一下子就被找到,科学家只能依据已经知道的事实和现象,推测出有关未知世界的科学假说。它不能说是“真的”,因为还有待实验的论证;它又不能说是“假的”,因为假说是在一定事实基础上的假设。只有在得到更多科学事实的证实后,科学假说才能成为科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