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应变 国产新冠疫苗能“降”印度出现的变异株
在世界卫生组织5月18日发布的最新“流行病学每周报告”中,10种变异株遭到“点名”,包括4种分别在英国、南非、巴西、印度首次发现的“需要关切”的变异毒株,以及6种在菲律宾、法国等地发现的“需要关注”的毒株(级别比关切株稍低)。报告中详细标明了病毒变异序列变化的位点。
病毒变了,疫苗激发的抗体就降不住了吗?
未必,要看病毒变了哪里。
关切株和关注株的突变大多落在了关键的刺突蛋白上,这个蛋白负责让病毒侵入细胞,它的变异可能会增强病毒感染力,也可能使现有疫苗失效,特别是针对刺突蛋白设计的疫苗。
“相关部门此前根据序列突变的预测显示,印度株的突变虽然落在了刺突蛋白,但对现有疫苗的保护效果可能影响不大,当然这还需要进一步实验证实。”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项目专员、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公共卫生与现代医学处副处长卢姗表示。病毒RNA序列的变化对一个蛋白结构的形成造成影响至少要过3道关——编码氨基酸变化、蛋白折叠的变化、蛋白三维构象的变化。
因此,从序列分析、蛋白模拟、中和反应预测等角度来看,印度株的突变还没有到“降不住”的程度。
此外,针对印度出现的变异株,相关部门也正在对其进行与中和抗体的“实战演练”。此前对南非首次发现的变异株也进行过类似研究,《柳叶刀—微生物》4月13日发表了两款中国疫苗的研究结果,对国药中生灭活疫苗和智飞龙科马重组蛋白疫苗受试者的24份血清样本进行活病毒中和活性测试,并以野生型病毒株HB02和携带D614G突变的病毒株BJ01作为对照,结果显示,疫苗激发抗体的中和能力保持在了60%—7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