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地飞出金凤凰 生态养鸡致富忙——肥东县义昂生态养鸡协会带领农民致富情况汇报
肥东县义昂生态养鸡协会前身为肥东县八斗镇养鸡协会,是一个集土鸡生态养殖、种蛋孵化、技术推广、产品销售为一体的科技群众组织。协会办公地点及示范养殖基地,位于八斗镇北鲁村境内——合蚌路与范同路交叉口向东1000米处。协会现已发展会员157名,拥有中、高级技术人员12名,下辖一个合肥义昂禽业有限公司,建有两座标准化养鸡小区和一处意扬林生态养鸡基地,总计占地面积约300亩,已建26幢鸡舍,面积90000㎡,另有场房28间,其中仓储面积280㎡,孵化场房518.4㎡,办公室229.6㎡,2007年饲养江淮麻土种鸡5万套,出售老公鸡、老母鸡及种蛋收入1000多万元,带动会员发展养鸡100多万只,户均增收5600元,在江淮分水岭上的一片片退耕还林地里,勾勒出一幅幅“林地飞出金凤凰,生态养鸡致富忙”的美丽画图,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省、市、县领导曾多次莅临现场指导,并给予充分的褒奖和肯定,市、县电视台也分别作过专题报道。
一、建章立制,在规范协会建设上下功夫
协会成立以来,坚持以科技示范为先导,以技术服务为纽带,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注重协会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管理。根据业务需要协会下设办公室、技术推广部和产品营销部,协会制定了章程、财务管理制度和年度工作计划,并在固定的办公室内公布上墙,购置成套的办公桌椅、档案柜、图书柜及电脑资料,不定期从网上下载一些养鸡信息和技术,印发成科技明白纸,下发给会员,协会每季召开一次理事会,研究和讨论下一步协会工作,不定期召开会员交流会,并适时组织他们外出参观学习,借鉴外地养鸡协会的成功经验,以达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瞄准市场,在发展生态养殖上下功夫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餐饮讲究高营养、高蛋白、无公害。肥东县位于省会合肥东大门,具有近郊区位优势和交通便捷的优势,加之近年来落实国家退耕还林政策,成片营造了大面积的意杨林地,为发展生态养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中,我们两眼盯着市场转,产品随着需求变,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生态养鸡等城郊型农业,2004年协会租赁126亩的意杨林进行生态养殖,在意杨林地散养的土鸡,采食昆虫、草籽、青稞及树叶腐殖质,鸡肉鲜美,为餐桌上的上乘佳肴,产品投入市场一直供不应求,深受消费者青睐,土鸡上市价格比其他鸡每公斤高出8元左右。为了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积极打造品牌农业,协会于2005年经工商部门注册成立了合肥市义昂禽业有限公司,并对土鸡及禽蛋分别注册了“八斗香鸡”及“八斗岭土鸡蛋”的商标,按照标准化的生产要求,对禽蛋产品包装上市,通过近年的市场销售,八斗土鸡及禽蛋已享誉周边市场,成为千家万户耳熟能详的优质产品。
三、注重实效,在养鸡技术推广上下功夫
授人一物,受用一时,授人一技,受用一世。为提高会员和广大农户的养殖技能,近年来,我们邀请安农大的教授来我会开展科普知识讲座,让农民了解和掌握养殖的最新技术,同时根据不同时期农户的不同需求,重点抓了禽流感等疫病防治、林地生态养鸡技术、大棚层架集约养鸡技术、土鸡孵化和育雏技术的培训和推广,三年来协会共开展科普知识讲座15场次,举办实用技术培训17场次,参训达2400多人次,发放科技明白纸5000多份。协会还与农业专家建立长久的业务联系,把基地作为品种推广和家禽疫病预防的示范和试验基地,配合安农大魏建中教授开展“净化鸡群鸡慢性呼吸道关键技术研究”的科技攻关,并积极参与省、市组织农产品展销会和县、乡组织大型科普活动13场次,借以推广协会自己的生态养殖技术,提高协会特色产品的知名度。
四、示范带动,在扩大养殖规模上下功夫
受禽流感和青壮年外出务工人员增多等因素的影响,协会原有的会员较少,不足60人,只有一处90亩的示范基地。近年来,由于市场农产品的价格不断上扬,禽蛋行情看好,加之农民富裕程度和对农业投入积极性的提高,为规模发展生态养鸡带来了机遇,协会在强化宣传引导的同时,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注重自身的基地建设,先后投入300万元,兴建了一处意杨林生态养殖基地和一处高标准、多功能的养殖小区,让示范基地的生态养殖技术辐射到周边农户。协会会员与农民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发挥传、邦、带作用,通过示范引路,让农民一看就信,一学就会,一用就灵,产生一带十,十带百,户带村,村带片的示范效果,从而促进了生态养殖技术的推广,改变了部分农户传统的养殖模式,为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五、创新机制,在强化协会服务上下功夫
为抵御疫病和市场的风险,协会不断创新机制,推行“协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为会员和广大养鸡农户提供系列服务,实行产前统一孵化育苗,产中统一技术培训,产后统一组织销售,集中鸡病防疫,分散农户饲养。协会还通过网站及时发布产品供给信息,并下载有关信息和技术,利用科普宣传栏或印发明白纸,宣传引导农户。同时向农户推行“订单农业”,为养鸡农户提供土鸡及禽蛋销售服务,向合肥、店埠、南京和肥西友邦等养鸡场提供成品鸡及种蛋,满足城乡居民的需求和养鸡场孵化培育土鸡苗的需求,2007年我会生产的土鸡种蛋炙手可热,成为难以抢手的“香饽饽”,单个价格在1.2-1.5元之间,是其他鸡蛋的2—3倍,共统一组织销售土鸡种蛋500万枚,仅此一项为农民增加收入220万元。
近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我会在强化技术培训带动农户养鸡致富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领导的要求和群众的需求以及兄弟农技协会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我们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狠抓养鸡技术培训和良种推广,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和服务体系建设,走科技兴农、科技开发、科技富民之路,把功夫用在提高养殖科技含量上,用在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上,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探寻新路子。
一要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统揽,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科普宣传和技术培训为手段,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围绕城郊型农业,大力发展生态养鸡,组建养鸡专业农村合作社,建立“协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为养鸡农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扩大土鸡的养殖规模,尽快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新格局。
二要进一步强化培训力度。利用自身优势,整合资源,根据不同的生产环节,适时向农民和会员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养鸡技能,每年开展科普讲座和技术培训不少于10场次,强化科普宣传,培训和宣传教育农民不少于3000人次,为农民提供有效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和科学致富的本领,加快养鸡产业化进程。
三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协会的软件建设,添置必要的电视、DVD等电教设备,改善办公和培训条件;购置必要的检测设备,提高鸡病的综合防治能力,拓展服务领域;增添25套孵化箱,在保证自繁自养的同时,为农民提供大量的优质土鸡种苗,辐射带动更多的农民养鸡致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