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贯彻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贯彻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
——2013年7月26日在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8次主任会议上
县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
主任、各位副主任: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13年工作要点及主任会议的安排,近期,我委在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玉好带领下,先后前往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店埠镇镇南社区等处,就《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在我县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县按照“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工作方针,加强组织领导,各部门协调联动,架构机制明确,措施保障有力,积极组织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有效地保证了《纲要》的贯彻落实,为提高全县公众科学素质,建设美好肥东发挥了积极作用。能够按照《肥东县实施(纲要)工作方案》的总体要求,认真组织贯彻实施,从健全制度入手,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从紧扣大局入手,广泛开展科学素质主题活动;从突出重点入手,着力提升“五大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涌现出省、市、县科普示范乡镇10个、科普示范村120个、科普示范基地34处、科普示范家庭660户,5个农技协会获国家科协和财政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工作表彰;2000年至今,连续荣获“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县虽然在实施《纲要》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纲要》实施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应引起重视。
(一)《纲要》落实的工作进程有待加快。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是一项长期性、战略性任务。由于重视程度的不同、工作措施的差异,各乡镇之间,相关牵头部门、责任部门之间,以及不同群体之间工作进展不平衡。少数乡镇《纲要》认识不到位,宣传力度不够大,公众对《纲要》的知晓率不高,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经济发展、轻科学素质教育的倾向。个别乡镇和部门思想上认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可做可不做,缺乏较好工作的积极性,导致推进实施工作落实推进不快,方法不多。
(二)《纲要》实施的投入保障机制有待完善。近年来,虽然我县在经费紧缺的状况下,资金投入有所加大,但作为《纲要》工作这样一项长期性、紧迫性任务来讲,只有活动经费、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等投入不断加大,才能保障《纲要》有效贯彻落实。而我县至今没有一个大型科技馆,县城科普设施也较少,影响了经常性科普活动开展;活动经费不足,导致《纲要》检查手段单一,奖惩措施乏力;个别地方科普设施落后,科普服务能力较差。同时,我县实施《纲要》和开展科普活动的经费来源主要依赖于财政的专项经费,多元化投资欠缺,也影响了整体工作进程。
(三)《纲要》实施的合力推进氛围有待加强。《纲要》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面广量大。个别职能部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重视认识不够,主动开展《纲要》工作的意识不强,片面地认为《纲要》实施主要是科协的工作,缺乏沟通协调,资源整合、投入力量不够,活动开展少,工作进度慢,影响了《纲要》实施的规模、质量和社会影响力。一些培训机构、社会组织等科普资源没有得到有效集成和共享,科普手段落后,科普宣传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单一,覆盖面不广,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合力推进的良好态势有待于进一步形成。
三、几点建议
《纲要》贯彻实施需要积极采取措施,狠抓各项责任的落实,才能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的开展,为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保障。为此建议:
(一)提高认识,增强贯彻落实《纲要》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科学素质是国家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当前,我县公民基本科技素质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这不仅直接影响到科学知识的传播和应用,而且影响到公民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从而也影响到我县核心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在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重大意义,对实施《纲要》的战略性、长期性和艰巨性要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贯彻落实《肥东县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方案》和九个专项工作方案,大力推动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深入开展,促进全县公民科学素质持续提升。
(二)突出重点,加强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提升工作。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与公务员、妇女五类重点人群的科学素质行动,是实施《纲要》贯穿始终的重要任务。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增强实践能力为重点,提高未成年科学素质;以促进农村科技进步和增强科技致富能力为目标,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以增强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为抓手,提高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以增强科技培训和科学决策水平为切入点,提高领导干部与公务员的科学素质;以提高妇女参与经济建设的能力为着力点,提高妇女的科学素质。全县的公民科学素质行动要以领导干部与公务员的科学素质行动为突破口,从而带动其他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提升,推进全面工作的开展。同时,《纲要》实施工作要重心下移,广泛开展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工地、进学校、进农村活动,特别注重抓好农民科学素质的提升,缩小不同群体之间科学素质的差距,让社会更多的人受益。
(三)加大投入,为提高公民科技素质提供物质保障。《纲要》实施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抓不懈的过程,必须解决“有钱做事、有人做事”的问题。加大资金投入、增加必要的工作人员,完善保障机制,才能为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为肥东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高素质人才保证。要按照《科普法》、《纲要》的要求,根据财力情况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逐步增加科普经费。各成员单位要将科学素质工作列入本部门工作规划,落实到相关处室和相关人员,并明确专门的工作经费。同时,要完善多元投入机制,积极提倡鼓励社会资金加大投入,支持和参与科学素质建设,营造多元化兴办科普的繁荣局面。
(四)做好宣传,加大对科技知识的传播力度。舆论宣传对推动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十分重要。宣传在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各乡镇、各部门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科普宣传,运用多种形式和载体,加强对科技知识的宣传,发挥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专栏作用,增强播放时间和频率,发挥图书馆、农家书社、科普橱窗等阵地的作用,让更多的公民了解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的权利和义务;要拓展工作渠道,充实工作内容,创新工作方法,认真组织和利用好相关科普活动,大力宣传我国自主创新的成果和科技进步的成就,宣传现代科技知识及发展趋势,进一步提高科普工作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五)增强合力,形成大科协大科普工作格局。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实施《纲要》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要做工作很多,单靠科协的力量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和社会影响,需要各部门通力协作,加强配合。要按照《纲要》的要求,积极探索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有效机制和工作模式,建立和完善对《纲要》实施工作的督促、领导以及奖惩考核机制等,形成《纲要》整体实施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态势,营造政府引导实施,全民广泛参与的社会氛围。要在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中,加强各部门间的联系,集合各家优势,开展科普活动,实现区域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格局,从而形成声势浩大,影响广泛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