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不是离乙肝患者越远越好
听说工友确诊了“大三阳”,成了乙肝病毒携带者,整个工棚马上进入戒备状态:没有人敢碰他的东西,也没有人再和他一起去食堂吃饭;他偶然碰了一下室友的手,室友赶紧跑到水房拼命冲洗……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谈乙肝而色变,恨不得离乙肝患者越远越好。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乙肝还是一个充满未知的谜。人们只知道它每年导致上千万人死亡,却不清楚它是由什么病毒引起的,更不清楚它的传播渠道。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医疗血液还依赖乙肝高发的有偿献血者提供,几乎一半接受输血的患者出现肝炎病征。1972年,美国才通过法律,要求所有献血者要进行血液筛查。
乙肝病毒是一种DNA病毒,完整的乙肝病毒成颗粒状。一旦患上乙肝,人会出现乏力、畏食、恶心、腹胀、肝区疼痛等症状。中国属于乙肝高发区,家族性传播是主要原因。尽管可以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但由于经济条件限制以及公众缺乏预防意识,乙肝防疫盲点不少, 直接导致慢性病例越来越多,这更加深了人们对于乙肝的恐惧。
其实,乙肝病毒主要通过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和性接触传播,根本不能在空气中存活和复制,不会从呼吸道侵入人体,即使身边的乙肝患者打喷嚏或咳嗽,都没有感染的可能。世界卫生组织早已明确提出,共用餐具、母乳喂养、拥抱、礼仪式接吻和握手都不会传播乙肝,公共游泳池和公共浴室同样没有危险。